明末科学家.农学家,<<农政全书>>的作者.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22 01:37:54

徐光启
徐光启(1562~1633年),字子先,号玄扈,上海人,明代杰出的科学家,我国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先驱之一。 徐光启于明万历二十五年(597年)以第一名考取举人,7年后又中进士。他一生有30余年从政,晚年官至礼部尚书、东阁大学士。同时他又是一位天主教徒。但在科学研究和实验方面,他的贡献最大,亦最为人称道。他很注重研究我国丰富的科学文化遗产,在天文、历法、火器制造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。其中,徐光启平生用力最多、成就最大的是对农业和水利的研究,在这方面他的著述最丰富,成就最突出,影响也最大。 自成体系的农田水利理论 徐光启在水利科技方面的成就首先表现在对农田水利的真知灼见上。在其数十年的科学生涯中,他一方面广泛研读水利文献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,一方面亲自进行农田水利实践;在此基础上著书立说,逐渐归纳出一整套自成体系的农田水利理论。主要内容有下述几个方面。 第一,提出水利是农业的根本的精辟论断。徐光启说;"水利,农之本也,无水则无田矣。"意即水利是农业的根本。他认为,国弱民穷是由于农业衰落,而农业衰落是水利失修的结果;水,"弃之则为害,用之则为利",因此应当大力兴修水利。 第二,提出全面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法。他提出"用水五术",即采用不同的工程手段和水利机械,因地制宜地利用源头的水、江河干支流的水、湖泊的水、河流尾闾与潮汐顶托的水、打井与修塘筑坝所得的水,以充分有效地调节、利用地上和地下的水资源。 第三,力主开发北方水利。元、明、清三代,国家通过京杭运河的漕运来解决首都北京的给养问题,为此耗费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难以数计。历代都有人想方设法,寻求更好的途径。徐光启是力主开发北方水利、使北方自给自足的历史名臣之一。他说:"漕能使国贫,漕能使水费,漕能使河坏",主张优先利用北方的水资源,尤其是开发京津地区的农田水利。 第四,高度重视测量技术。徐光启是我国古代重视水工测量的少数几位科学家之一。他曾积极推崇郭守敬从事大规模水利地形测量的做法,主张开展审慎的水工测量,以此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依据。他的水利测量经验和方法集中体现在收录于《农政全书》的《量算河工和测量地势法》一书中。 此外,徐光启在黄河、海河的治理及其与农田水利的关系、北方农田灌溉技术、围湖造田的利弊等诸多问题上都有精辟